邮箱:runlin2015@126.com 联系电话:13328252731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健康村琴声商务广场6栋3楼 技术支持:牛商网百度统计
福州市润麟茶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4003556号
1332825273113328252731
前几天听到一个故事,一个外地的客商,
在武夷山买岩茶买了十年,
每次都去 星村,把这里当成 正岩产地 ,
直到今年来武夷山才搞清楚到底哪里算是正岩,
惊觉自己十年来都把 半岩茶当成了正岩茶,
叫苦不迭。
诚然,这种事情并不算多,
一方面说明此客商的功课实在做的不够,
另一方面,也说明岩茶的产地确实复杂,
没有深入了解,大部分人是搞不清楚的。
其实我也用了好长时间才搞清楚
正岩和半岩以及洲茶的区别,
关于正岩和半岩,
着实让许多人在这上面摔了跟头,
此篇就当是一个概念的普及吧。
陆羽的《茶经》,
在开篇关于茶叶的产地优劣性,
有精炼的概括: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这一段话,
正好对应了武夷岩茶正岩、半岩、洲茶的产地特征 。
正 岩
武夷山有 “岩岩产茶,非岩不茶” 之说。
“武夷岩茶”,顾名思义,
在名字中已经体现了它,
一、 要 是产于武夷山,
二、 它叫“岩茶”,
所以一定是长在岩石旁边的茶树,
充分吸收了经过亿万年风化的石头的养分的茶,
才能称之为“岩茶”。
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
而具备明显这种地貌的的地方,
几乎全部集中在武夷山核心风景区内。
.............
其中有名的几个山场,当属“三坑两涧 ”,
即牛栏坑、慧苑坑、悟源涧、流香涧、大坑口
(也有一说是倒水坑,但实际上倒水坑与流香涧连在一起,也可以算作一条坑了)。
当然,除了这几个地方,
还有许多地方的地理条件与这不相上下,
目前,关于正岩的定义,
我自己通过几年的摸索, 做了一个相对客观的总结:
“在武夷山核心风景区内,以三坑两涧为点,
方圆七十二公里以内, 具备丹霞地貌的,
以乌龙茶工艺制作的茶,称之为”正岩茶 ”。
请注意,上述的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事实上,一旦出了核心风景区,
就算是一条公路的两旁,
也是正岩与半岩的分界。
比如从山姑到星村的南星公路,左边就是半岩,
而右边则是在广义(七十二平方公里 )的正岩范围之内。
当然,正岩的区域里,
也并非到处都是巨石参天,
也有一些茶园是原来的菜地改种的茶园,
或者靠近路边、溪边的茶园,
.....
原来的景区里有几个村民小组,为方便景区管理,
岩茶村的人都迁移了出来,原来的菜地,
便改种了茶。
所以,这些茶就算在正岩范围内,
但品质和耐泡度仍然比真正的正岩茶有所差异。
正岩到底好在哪?
去过武夷山正岩区域的人就会有很直观的感受,以“三坑两涧”为中,
辐射出去的范围内,
包含 慧苑岩、天心岩、马头岩、竹窠、
九龙窠、三仰峰、水帘洞等,
土壤含砂砾量较多,
基本都是耸立的风化岩,
吸水性极好,旁边常有溪流,
因此岩石都是湿润的,
岩石的渗水到达土壤,
里面的矿物质也随之影响了土壤,
因此正岩区域内土层较厚、土壤疏松、
孔隙度50%左右,土壤通气性好,
排水性也极好。
正岩的岩石大都很陡峭,夏季日照短,
冬挡冷风,谷底渗水细流,
周围植被条件好,形成的正岩茶的“茶土 ”,
土层厚,富钾、锰,土壤酸度适中,
土壤多砾质土壤。
岩茶典型的特点是 “岩骨花香” ,
一个“骨” 字,
便非常精确地点出了岩茶的特征。
我时常认为岩茶是个很男人的茶,
特殊的出身地, 再加上它的焙火工艺,
让正岩的茶一入口就感觉十分饱满,层次丰富 。
我经常说的一个比喻就是:
正岩茶就好像是佛跳墙,
首先出生地十分好,天生丽质,
具备先天条件,
然后又经过了良好的工艺制作,
才能呈现出它丰富而又层次分明的口感 。
半 岩
传统的半岩产区就是上述正岩产区的周边区域 ,
比如青狮岩、燕子窠、虎啸岩、莲花峰 等。
其实这些地域也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
只是,该区域的层岩相对较厚,
土壤层相对稀薄,钾元素相对较少,
铝元素则相对较多,
因此相对于正岩区而言,
品质会有着一定层次的下降。
但是经过后续的制作工艺的调整和优化 ,
传统的半岩区也开始被归类为正岩产区,
这也能够很好的弥补正岩区种植面积较少的缺憾,
但是却能够让更多的爱茶之人,
品尝到岩骨花香的正岩茶。
当然,目前武夷山也有对应的半岩产区,
只不过这个产区被扩大到景区外围的茶山,
这些地域的茶叶品质相对于传统半岩区又下降一级。
但是它要比洲茶产区的茶叶品质高。
半岩茶地,基本以红色硅铝质土为主 ,
有许多小沙砾,比起正岩耸立的巨石,
半岩的地貌也已经有了变化。
。。。。
总的来说,
半岩的地形已经不太能形成 “坑”或者“涧” ,
但部分区域还是有风化石,植被也比较丰茂,
比如说青狮岩、碧石岩、燕子窠、莲花峰 等,
主要是厚层岩红土,土层较薄,
铝含量较多,钾含量较少,
酸度高,质地较粘重。
半岩和正岩口感差别在于有无“ 骨头 ”,
也就是说茶汤是否丰富、有内涵。
武夷岩茶的评判标准, 重水不重香 ,也就是说,
茶汤的滋味丰富程度的重要性高过茶香气 ,
而这恰恰是两者的区别。
许多半岩茶都有很好的香气,
比如说半岩的奇兰、肉桂等,
基本上开盖就香气扑鼻,
但四五泡之后便会感觉茶汤滋味开始寡淡,
而正岩茶此时的才刚显出它的真味。
老茶客经常会说,这个茶 “有骨头” ,
或者是说 “这个茶很空” ,
说的就是茶汤的 丰富度和层次感 。
但有些半岩茶也做的很好,比如曹墩一带,
武夷岩茶的制作水准都比较高,
会做茶的师傅会巧妙地规避某些茶的缺点,
拼配出既有香气,
同时茶汤滋味也较好的茶。
半岩产区也有以下树龄较大的茶树,
比如说吴三地,
就保留了许多上百年的老枞水仙。
此地老枞虽不在正岩区内,
但生长环境也十分优越,且树龄长,
因此,此地的老枞水仙具有特别的枞味,
茶汤幽长醇厚,
与正岩的老枞也难分伯仲了。
。。。。
可见, 以树龄来讲,树龄越高,滋味就会越重 。
综上,
山场(产地)和树龄 是影响岩茶品质的两大重要因素。
洲茶
洲茶,主要是上述正岩和半岩区域之外,
但也同时在武夷山行政范围内的,
主要以 河流冲积黄土、菜地、稻田改种的茶园 ,范围较广,
实际上,这些茶占到了武夷岩茶的大多数。
茶叶学家林馥泉 曾把山地茶园土质分为
青狮系 和 企山系 两系。
青狮系以 青狮岩附近较平坦的黄壤缓坡地为代表 ,
企山系指位于 岩崖壁脚之谷地,母岩棕红色,
列为棕壤类,以企山附近茶地为代表 。
然而由于名胜区内地形复杂,土地零星,
此种分类法使用较少。
大部分洲茶的生长地,既没有风化石,
植被也较少(因许多是菜地改种而来),
因此洲茶的内容丰富性大打折扣。
因为大量是后来改种的茶园,
因此树龄也极其有限,
再加之在低洼地或者临近公路或溪水、
或植被不茂盛的高山,这样的茶青,
做出来的茶叶滋味寡淡,土气较重,
与正岩茶相距甚远,
甚至与半岩茶也有不小的差距。
大部分茶叶入口寡淡,也不耐泡 。
按照现代武夷山茶区的区分:
武夷岩茶被列为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地理区域界定为武夷山市行政辖区 全部范围2798平方公里 。
全市分为名岩区和丹岩区两类。
名岩区系指崇阳溪以西、黄柏溪以南,
南星公路以北之风景名胜区内;
其余广大地区为丹岩区。
总体来说,
武夷岩茶属于 六大茶类 中的 乌龙茶类 ,
且只产于武夷山,
因此产量仍然有限,算是一个小众茶。
除了武夷山之外,
附近的建阳、南平等地也产许多乌龙茶,
制作方法与武夷岩茶几乎一样,
但这些茶只能称之为“ 闽北乌龙 ”,
而不能称之为“武夷岩茶”。
传统的半岩产区就是上述正岩产区的周边区域 ,
咨询热线
13328252731